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王聰兒(二)

關燈
王聰兒(二)

【而且,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。帶有明月的詩作,就足以認為此人,有懷念明朝之意。而刨棺戮屍,禍延子孫也是常事。除此之外,乾隆還因私人收藏書籍,處死過數人。乃至於明朝及以前的很多書籍都失傳,如今需要去日本才能找到。

而他們皇家子弟則及時學習西方科學相關知識。就算發現有差距,他們也不願意讓百姓,甚至於大臣知道世界的變化。所謂雛雞一般的民眾,才是好的民眾。從康熙開始,他就讓傳教士用滿語進解《歐幾裏得原理》。乾隆則學習了“日心說”,了解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運行軌跡,以及彗星的軌跡。

而民眾們只是掙紮在天災人禍,生死邊緣。當時來往中國這些傳教士,也認為平民十分勤勞。但他們仍不能求得溫飽,被敲髓吸骨地榨幹。對於滿清皇家來說,貴族是他們的奴才,子女有資格進宮伺候他們。而其餘族的大臣想當奴才都沒資格。這些平民更是如同螻蟻一般。而你若視百姓如螻蟻,百姓視你為敵寇。

今天要講的這位女武將就是起義軍首領,王聰兒。她曾率十幾萬起義軍,反抗清朝。】

秦朝

“他們怎麽剃頭?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。我們這都只有受刑的人,才剃掉胡須或者頭發。”

“他們是不是蠻荒之地出來的?”

“或許是,他們肯定不是中原人。誰會穿戴這樣的服飾。”

也有人百思不得其解:“熱兵/器指的是什麽?還有什麽是傳教士?”

“既然和冷兵器呼應,是不是這種武器揮動的時候會發熱?”

“真是想不明白,這種武器會如何傷人。”

“熱水潑一盆,那也足以傷人。”

也有人義憤填膺:“他們那裏也太過可怖,竟然懷念前朝就被這般處罰。難道六國貴族都要被殺個幹凈?”

“這般無道之君,為何不推翻他們?”

而諸子百家則更加不解。如今,秦朝是法學為主。聽到後世儒學將來昌盛,眾人還有些失落。只有,道教將來和儒家曾經分庭抗禮,後來加上無人知曉的“釋”。但是,因為私藏典籍被殺,因為文字獄被殺,諸子百家實在心有戚戚然。

“想當年還有稷下學宮,讓眾人可以互相爭辯,發表見解。其中有何止一個流派,集道、儒、法、名、兵、農、陰陽、輕重諸家。可這清朝是什麽暗無天日的年代。”

“這不是讓百姓都成為了愚民嗎?這是大大的暴君。殘忍程度遠甚於秦王。”

“孔孟儒學也說的是,仁禮,民為貴君為輕。怎麽後世說是用儒學,卻用成這樣?怪不得,天幕曾說三綱五常被統治者濫用。”

也有人神色覆雜:“如此說來,我倒慶幸不是我學之派被君王青睞。畢竟,這樣愚昧尊卑的朝代,用本流派簡直就在侮辱先人之作。”

學習墨子流派的人也嘆息:“這樣的年代,人們又如何“兼相愛,交相利”。我派本來想的是任用賢人,選賢舉能,來治國。可是,倘若君王都只把百姓當做螻蟻,他們選舉出來的賢人,真的會愛護百姓如子嗎?”

“既然“興天下大利,除天下之害”,那就應該除掉此害!”

漢朝

方才還開心於清朝稅收變少,民眾們現在很受沖擊。武帝時的稅收比起文景之治時是要高。可是這般場景卻讓人難以想象,清朝只有田稅。村裏還有老年人能回想起文景之治的場景。

“當時三十稅一,人頭稅也很低。家家戶戶都有餘糧,還有人積攢一下,就能買得起牲畜。呂後在世的時候,我們的稅收也不高。”

“那他們清朝就是將稅收加的重?不然,只有田賦的話,明明是少了很多稅。”

“我還聽說,漢文帝想修建一個露臺,因為要花費一百兩金子,就放棄了修建樓臺。後世皇帝們是不是收上來的錢,都自己用掉了。”

“這天下都是皇帝的。不過,有的陛下聖明,愛憐百姓,減稅少用,有的皇帝加稅重,可以自己隨意享樂。”

也有漢子道:“還是當今陛下聖明。就算給他們賣命,那至少有爵位有俸祿。”

“我再也不想去清朝了。我也不過一個貧民,在這裏耕種還能吃上飯。反倒是那裏,就算番薯能吃飽,也活成這個樣子。”

另一邊,漢武帝則問道:“這些打扮是哪裏的習俗?”

司馬遷答到:“古史有記載,“山戎、發、息慎等,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。”臣觀之,應當是東胡-息慎,源於不鹹山(長白山)。”

“他們比之匈奴如何?”

“息慎雖也是狩獵為生,但是不比匈奴勢大。”

如今,他在位期間,已經擴展了領土。然而觀後世的地圖,除了偏安的國家比如宋朝和前秦之類,其餘的領土總是比他如今的領土大。

然而,看到清朝百姓之慘狀,他也要克制:“罷了,這也非一代之功,秦朝也是奮六世之餘烈。但是,子孫後代也一定要守住北方邊境。另外,占城稻如今有沒有進展?”

“占城著實沒有聽說過。只能接著打聽消息。”

東漢

漢順帝劉保最近也被交趾的戰事,搞得焦頭爛額。不過,對於天幕中提起占城稻,眾人卻又驚又喜。

引發戰事的正是占城。而占城國是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縣令,自號為占城王。

“原來那裏的稻谷還是良種!”

本來交趾兵平叛占城國,結果反而倒戈,朝廷也議論紛紛,討論如何處理占城國之事。如今卻發現,這裏有好的稻種。那麽平亂之後,去找占城稻也是自然。李固也建議,不要再大型征召軍隊討伐占城國,派人招降為上策。

唐朝

新羅遣使入朝,上報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。由此,李世民打算出征高句麗。

他近期也因為征戰高句麗,而和大臣們意見不合。大臣們勸諫,隋朝三征高句麗,而最終亡於隋煬帝之手。

“北方必須要征戰。”李世民下定了決心:“不然始終為後人之禍。匈奴多麽強大,不也被漢朝所滅?”

看到後世清朝的樣貌,他們也能猜出是北方的靺鞨。如今被高句麗若阻隔,所以他們還未曾靠近。

“倘若不使他們臣服,就是放縱他們成為下一個日寇?!國土離我們比鄰,不征戰使其臣服,何以解決?”

聽到此處,原本擔心國庫的大臣們也只好同意。

開元年間,仍舊一片繁華。

“詩歌已亡!連明月都不讓誦讀,還要如何作詩?”

“難道他們要把李白之作通通刪去嗎?這可都有明月。”

“後世既然還能讀到唐朝女詩人的作品。那麽應當不至於將這種傳世佳作刪掉。但是,天幕也說,很多書籍被毀掉,又不允許私藏書。看來,當時民眾只能看朝廷允許看的。”

“他們為什麽怕成這樣?我朝不是也照樣用了隋朝大臣?照他們這樣,怕不是把會讀史識字的前朝人全都殺了。”

“怪不得,清朝只有賀雙卿只讀了三年學,而且從不用典。前面朝代的女詩人還都從小有家裏教導。”

“是啊,所以清朝的女武將,如今是起義抗清的。前朝不管是抵抗倭寇,還是對抗金兵,守衛君王,何至於只有造反一條路。”

而見證如今民族融合的唐朝人也不明白:“不同族之間的尊卑,何至於會相差到這種程度?”

當時,皇族也有胡人血統。胡漢交融再正常不過。

“他們稱呼自己為滿。但是看他們的裝扮,像是黑水靺鞨。”

立刻有人問起:“仁兄知道他們來源?”

這個胡人道:“當年匈奴曾經滅息慎,拆分東胡成為鮮卑和烏桓,並入到部落中。剩下的肅慎,則逃亡太白山(長白山),改稱靺鞨。如今,他們的首領被封為都督。朝廷在那裏設置了黑水州都護府,還把其餘的小部落首領設為刺史。”

“他們真是可惡,如今都歸順我朝,竟然還若幹年後,這般奴役百姓。哪怕你是帝王為尊,又何須這樣糟踐平民。”

明朝

正打算招降女真族的朱棣,也感覺清朝的服飾非常眼熟。

“這不就是女真族?他們怎麽又取了滿族的名字,我還以為他們會叫自己金國。”朱高熾先跳了起來。

“看來,我既然要招降他們,便應該將他們的發飾一並改了。”朱棣沈默片刻,又道:“原來明是亡於他們的手裏。”

當初,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,建立金朝。金朝滅遼、滅北宋後,遷都於燕京。而蒙古崛起後,女真族也並沒被全滅。元朝四等人中,第三等就是北方人包括漢族和女真族等,第四等則是南方人。

朱高熾又道:“怪不得他們登基之後,要嚴禁私藏書籍。父親招降他們之後,女真族本應世代守邊境。他們肯定不想讓此事宣揚出來。故而不允許收藏明朝和以前的書籍。他們必定要刪改過去。”

朱棣冷哼:“我爹還是乞丐出身,也照樣記在明史中。他們可倒好,不願叛臣身份被天下議論,幹脆不允許藏書。”

“這樣的人還要招降嗎?”朱高熾道:“應當將他們,遷移教化,改換衣飾。若是不願意,就跟他們金國的祖先做伴好了。”

朱棣倒是頗為意外:“兒子,你今天倒是脾氣火爆。”

朱高熾反倒疑惑:“父親您不生氣?”

“成王敗寇。後面他們也被列強打敗。倘若明朝真的亡了,就算不亡於女真之手。又可知亡於誰手?”朱棣眸子中閃耀著野心:“既然宗室們到了後世,也沒什麽大用,不如就去美洲,去西邊,管理番國。倘若他們能世代相傳,那麽照舊還有明!”

清朝

剛剛舉辦起來的千叟宴陷入了一片死寂中。正在燃燒的銅鍋還在散發著暖意。然而從上方的貴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寒意,卻令人不可忽視。

本是平民的老者們本來就不太懂,只是看到周圍人一言不發,他們也不敢去繼續夾菜了。好在,他們剛才還吃了點,墊了墊肚子。

和珅只覺得天要亡我。本來因為他今年安排妥當了千叟宴,已經退位為太上皇的乾隆還頗為滿意。

可是,如今天下都知道,陛下治下既有文字獄又有餓殍千裏。本來自認十全老人,高高興興退位的乾隆能開心嗎?

而座位上的老臣們也裝起了耳聾,他們倒是有資格做皇家的奴才。可是,天幕說的國力不昌,文字獄等等,哪一個粘上不是死罪?

乾隆站起來,怒吼道:“立刻緝捕王聰兒!朕要看到她的首級!明天就在案上!”

剛說完這話,他就發出呼哧呼哧的喘氣聲,畢竟他也是八十五歲的年紀。隨即長呼一下,乾隆竟然一個踉蹌,摔倒在皇座上。

資料引用:

百度百科及網頁

知網論文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